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信息荟萃
编号:10827116
把脉看病"三大怪"---关注北京就医难之原因篇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5年3月31日 《健康时报》 2005.03.31
     ■阅读提示:

    “停车排长龙、医院像迷宫、看病像跑马拉松”———北京看病过程中的三大怪现象,其实不仅仅是普通患者的感觉。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医院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顾均教授,曾负责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综合楼设计和最后验收,医院大楼的修建和二次装修都完成了,标识牌做的也很漂亮,但他亲自去验收时,还是“迷路”了,看着标识牌却找不到想找的科室。

    医院建筑设计、管理方面的专家认为:医院在选址、规划、设计、建设之初,就缺少具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,建成之后“重疾病、轻管理”,必然给患者看病带来麻烦。

    停车排长龙:门诊量暴涨带来问题

    提起医院停车难的问题,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医院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顾均教授对此深有体会。顾教授有一次开车带老父亲去北京协和医院看病,因为一时找不到车位,他就让老父亲自己先进去看病,他等位子停车。可直到一个小时以后,老人已经看完病走出了医院,他才刚刚找到车位!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“造成这一现象,主要是因为城市车辆的迅速增加,而医院空间满足不了车辆增长导致的。”顾教授说,“而且,当初很多医院在建院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停车需要。以前,有了急症病人,家人蹬着三轮、推着平板车送病人看病,医院根本就谈不上需要多大的停车场。而现在,私家车这么多,很多有条件的人都会自己开车去医院,可很多位于市中心的医院,面积难以再扩大,所以,停车就成了看病的一大难题。”

    据介绍,北京的许多大医院每天的实际门诊量会远远超过当初设计的门诊量。

    顾教授给我们算了一笔账:按照1996年出台的《综合医院建设标准》,医院面积按照每张床位用地60平方米乘以床位总数计算,假设一家综合医院有1000张床位,该医院的建设面积就是6万平方米。如果门诊量是床位的3倍,那么每天来医院就诊的就有3000人之多,而在医院活动的人会更多。地上停车每车位占地约25平方米,地下停车每车位需40平方米。如果这3000人之中有500人是开车或打的来的,停车场占地就需要约2万平方米左右--在北京市中心的大医院,都难以扩大如此多的停车面积来满足需要。而且市中心的医院如果继续扩大规模,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。比如北京协和医院要是发展成超过3000张床位的巨型医院,对王府井、西单北大街就会造成几乎难以承受的压力,而在发达国家,很少有超过1000张床位的大型医院。"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车多,归根结底是因为看病的人多。记者在采访中看到,到北京大医院看病的,很多是背着大小包裹、千里迢迢赶来的外地患者。北京的名院名医多,得了大病"上北京",是许多外地患者的想法。而且原来是公费医疗,得了病得到定点医院去看病,现在,患者自主选择医院的自由大大增加,所以,即使是得了小病的北京患者,也向有名的大医院集中。医院管理专家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吉善副院长说,北京的医疗资源很丰富,看病应该并不难,但是病人都集中在大医院而中小医院病人比较少。其原因是北京的大医院在人才技术、医疗设备等方面占有优势,特别是有知名专家,在医疗方面属"稀缺资源",而且大医院服务质量好,信誉度高,因此人们有了病都想到大医院诊治。

    对此问题,在"一线"看病的医生们也有类似的看法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强告诉记者,北医三院建于1958年,当初海淀区人口较少,日门诊量才700人,医院是根据当时的需要建的,也没考虑到发展要带来的变化。但这么多年来,海淀区人口增长很快,但海淀区医院的数量没有相应明显增加,如今,北医三院的日门诊量达到6000人以上。同时,开私家车上医院看病、探病的人多了,而医院的停车场还是以前的老样子。这样,看病停车难的情况自然而然就会产生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医院像迷宫:新改造往往"施展不开"

   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很多像迷宫般的医院建筑都是改扩建的,由此也就带来了有的科室之间距离较远、患者来回跑路的问题。对此,顾均教授认为,老医院是按照过去的医疗发展水平和患者需要设计的,规模一般较小,功能也相对较少,很多现在有的检查和治疗方式、仪器等,那时候都没有。但现在,医院的功能和流程变得复杂多了,原来的空间满足不了患者看病的需求,于是就要根据现实需求改造扩建。而位于市中心的大医院所能用的面积有限,有的已经不能扩大了,所以新改造往往"施展不开"。再加上医院的设计本身就是建筑里最复杂的一种设计--每层每个科室可能要求都不一样,要满足它们复杂的功能需要,同时又要考虑与原有建筑里的工作流程相配合,同时还要求改造施工不能影响医院正常接诊看病,这就造成改造难度非常大,有时只能不得已"将就"。

    "这就导致了医院环境复杂,患者跑的路线也长。医院是门最多的建筑,患者很难不'晕'。而且医院各部门之间都不是完全独立的,有着复杂的联系,比如技术科室要支持门诊,同时又要与病房相连,功能关系繁复。"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民航总医院院长李松林认为,医院像迷宫,除了在建筑设计上缺乏长远规划以外,还表现在管理上,尽管有的医院有专门的值班院长负责疏导患者,帮助患者解答在医院就诊时的疑难问题,但是由于医院缺乏行业统一的标准化的设施管理--比如医院内部的区域与区域之间,没有科学和明确的指示和划分,常有因标识不够或标识不清而东加一个、西加一个--使本来就不甚有序的内部交通更加无序。

   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务处处长张永珍说,医院的改建也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上尽量改,不可能全部重新改造,因此,就在门诊楼原来两层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。这些确实可能会使医院的构造比以前复杂了,但总的来说,该院的楼层建筑设计方面不太复杂,有了清楚的标识后还比较容易找到目的地。

    既然有些建筑格局不容易改动了,那么医院里的标识就无疑担任了"指南针"的重要作用。但在采访中,记者和患者们看着标识牌,有时也会"找不着北"。

    顾教授曾负责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综合楼设计和最后验收,医院大楼的修建和二次装修都完成了,标识牌做的也很漂亮,但他亲自去验收时,还是"迷路"了,看着标识牌也找不到想找的科室,最后只能靠回忆图纸来找到相关科室:"医院标识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,但由于国内建筑业的分块较细,这部分不是建筑师负责的,所以有的牌子虽然做得很漂亮,但并不是很科学合理。"
, 百拇医药
    除了上述原因造成医院像迷宫以外,民航总医院院长李松林、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处长和北医三院门诊部主任李强,还表达了医院另一个方面的苦衷:"有的人就是不看标识或者根本看不懂标识,那当然就觉得像迷宫了。有的人明明已经找到地方了,头上就是那个科室的标识,还要问路,根本就不看标识,那我们也真是没办法。"

    看病像跑马拉松:缺乏管理造成"一团乱"

    对于患者在看病中的跑路问题,王吉善副院长说:"大医院功能很多,譬如你到大超市去只买一根针,那难免不费劲。再者,有的病人看一次病要做几种检查,我们几个化验部门不可能放到一个房间,这也是跑路的原因。"

    李松林院长认为,由于很多医院的整体建筑框架和管理模式,基本上还是过去"重疾病、轻管理"的状态。医院基建缺乏专业管理人员,搞医的不懂基建,搞基建的也不懂医。所以造成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的诸多不便,比如,患者要自己送化验单,有时看一次病要送几个化验单,楼上楼下到处找,要跑上好几趟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北医三院的医生们对记者说,现在的大医院都有很多科室,原有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现状了,所以在原来的院子里新盖几栋楼也是必然的。同时由于病人数量的急剧上升,医院不得不将一些人流量较大的科室移到一个相对独立的楼层,如挂号处、收费处等。另外,有些特殊科室也需要这种独立性,如放射科,避免射线伤害到其他病人。另外,由于病人增多,一些化验结果不能当天出,导致病人第二天、第三天来回地跑。

    在采访中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建筑专家对记者说,很多大医院在建筑之初缺乏具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。他介绍说,一所医院建筑设计寿命是50年,但如果设计合理的话,实际上可以使用100年以上。但是以前很多大医院的设计和投资时,只想着眼前的节约,投入资金少、规划规模小,但很短时间就落后了,这实际上反而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。而且在客观上造成了"停车排长龙、医院像迷宫、看病像跑马拉松"。, 百拇医药(本报记者 王鹏 叶依 实习记者 孙婧 王晓玲 杨智慧)